1972年在德國某醫(yī)院出生了一個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健康嬰兒。從出生開始,這個嬰兒就一直拒不吮吸母親的乳汁,醫(yī)生讓另外一位乳母去喂她,卻見她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來。這種罕見的有悖于常情的舉動,不禁使人愕然。經(jīng)過調查分析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位母親在懷孕時特別不想要這個孩子,只是在丈夫的懇求下才勉強把孩子生下來??梢姡@個可憐的小女孩在胎兒時期就已感覺到了母親的想法,所以出生后仍對母親“心懷怨恨”。
一位教授調查了141位孕婦以及她們后來的新生兒,認為母親對胎兒的態(tài)度在孩子出生后的心理上有很大影響。如果母親無條件喜歡自己懷上的孩子,她們的子女在感情和體質上都很健康;如果母親對懷孕抱一種消極態(tài)度,則生下的孩子性情憂郁,體質瘦弱;如果母親對懷孕抱有矛盾心理,則孩子也會自然而然承襲這種心理;如果母親對懷上的孩子態(tài)度冷淡,這類孩子一般也顯得冷漠。因此,母親是否喜歡胎兒,對嬰兒的心理也有影響。
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,胎兒還在那黑暗的母腹之中,母子之間不但血脈相連,休戚相關,而且情感相通,心靈互應,母親與胎兒在彼此傳遞著情感信息。
至于母親與胎兒之間的這條情感渠道是如何建立的,母親對胎兒的心靈影響又是怎樣發(fā)生的,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定論。但是充分的事實證明,胎兒與母親的感情交流是客觀存在的,特別是在妊娠后期更為明顯。胎兒也有喜怒,也會“記憶”,同時也向母親發(fā)出各種信息。因為在胎教過程中,最為關鍵的莫過于母親的愛心。